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天字怎么寫連筆字,以及天字怎么講解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所謂取法乎上,學習行書自然要學習書圣王羲之,而學書圣行書的最佳入門途徑是學習和練習《圣教序》,毛筆如此,硬筆亦如此。
幾種常見形態(tài)比較
《圣教序》的特色
惟,將隹的行書的寫法,清晰的展示出書寫步驟。
開心指數(shù):
欣賞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★
易寫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☆
實用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☆
行筆路線(筆順)
行筆路線如圖:
隹的行書寫法是學習要點。
行楷的結(jié)構(gòu)特征
形體(整體視野)
左右視角——兩平:實際上微微的左低右高,看怎么理解。
結(jié)構(gòu)(細節(jié)觀察)
等距——豎筆等距:豎筆等距,同楷書。
等距——橫筆等距:隹本身的橫筆等距,但是注意第一個橫筆和最后一個橫筆的位置。
姿態(tài)(文化特色)
常用部首——隹—“亻”:根據(jù)圖示,實際是亻和右方點的連筆寫法結(jié)合,但是筆順略有變化,產(chǎn)生了隹特有的寫法。
從形體,結(jié)構(gòu),姿態(tài)三個方面去分析一個字(讀帖)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。系列介紹文案——“靈飛經(jīng)中的簡體字”。
每周單元練習目標
第二十九周練習目標:是知,惡因業(yè)墜,善以緣升;升墜之端,惟人所托。譬夫,桂生高嶺,云露方得泫其花;
(第691——第721字,共31字)其中講解的新字共17個:惡,因,墜,善,緣,昇,惟,人,託,譬,夫,桂,髙,嶺,得,泫,花。
總目錄:硬筆臨習《圣教序》。
公眾號用戶,后臺回復:圣教序
練字體會及小結(jié)
惟比較清晰的展示出,隹的左方所謂的“亻”的寫法,其中第二筆,實際上是右方部首的點。
另一方面就是右方的筆順,在行書中,先寫四橫,然后寫豎。
每日練習字帖
這是硬筆臨習《圣教序》的第199天,也是圣教序1904字中的第0705字——惟
選自歐陽詢-《九成宮醴泉銘》李祺本,“天”字。
原帖
基本解釋: 天 tiān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:天空。天際。天罡(北斗星)。天淵(上天和深淵,喻差別大)。天馬行空(喻氣勢豪放,不受拘束)。 在上面:天頭(書頁上面的空白)。 氣候:天氣。天冷。 季節(jié),時節(jié):冬天。 日,一晝夜,或?qū)V笗冮g:今天。 指神仙或他們所住的地方:天上。天宮。 自然界:天塹。天時。天籟(自然界的聲音,如風聲、鳥聲、流水聲)。 〔天干( 自然的、生成的:天然。天性。天職(應盡的職責)。天才(a.卓絕的創(chuàng)造力、想象力,突出的聰明智慧;b.有這種才能的人)。天倫之樂。g乶 )〕古代用來記日或年的字,有“天干”和“地支”兩類,天干共十字: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,亦稱“十干”。 筆畫數(shù):4 部首:大 |
字體的演變
前面寫過人字的,相信對于這個字就沒啥難度了吧。兩橫平行,左傾斜度很大,字主體在左邊,撇弧度以彈力作左支撐整體字的重量,捺向右伸出長度長,線條比較直,角度呢,略小于45度,以頂作為右支撐。下面這兩筆可參照“人”、“大”字的寫法來進行練習。
田楷示例,不建議臨摹,本字來源于集字系統(tǒng)
ps: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,講的不好還望指教!(可在下方留下您的貴言,大家共同學習進步)
毛澤東書法結(jié)體藝術(shù)中的不 對 稱 之 美
李奕明
“結(jié)體”又稱結(jié)字。中國漢字是由31種筆畫構(gòu)成的。把這些不同的筆畫根據(jù)需要組織起來,并進行適當搭配、排列、組合,就是“結(jié)體”。如果把筆畫比作磚瓦,結(jié)體就好比用磚瓦蓋成的房子。磚瓦的形狀差不多,但蓋出的房子卻是千姿百態(tài)的。這種差別反映出的實質(zhì),就是藝術(shù)。如同用磚瓦蓋房一樣,我們在進行書法時,也要善于運用和處理漢字筆畫的搭配,使之適宜、得體、勻美。這是每一個書家必須研究的一門藝術(shù)。
一個高明的書家,面對約定俗成的文字,在書寫時能夠大膽制造矛盾,又能從容地平衡這個矛盾,精心設計出個性強烈、面貌清新的漢字造型來,才是對書法結(jié)體的創(chuàng)造和發(fā)展。
毛澤東歷來重視創(chuàng)新。他不喜歡循規(guī)蹈矩,反對平庸,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,做平常人想不到又不敢做的事。在書法結(jié)體上,也是別具匠心,旗樹一幟。他寫字,常常打破對稱格局,在不對稱中追求藝術(shù)之美。構(gòu)想獨特、運筆大氣、夸張出奇、險峻挺拔。無論俯仰伸縮,皆錯落有致,令人稱絕!
筆者多年研臨毛澤東書法,從中悟出以下6種結(jié)體方法:
一,側(cè)傾法。側(cè)傾,是毛澤東結(jié)體的一個重要特征。他寫出的字,大多右聳左展,呈左斜態(tài)勢。就好像把一個方方正正的字,故意拉成斜傾的菱形。這種傾向,在他早期的書法作品中,就已經(jīng)可以看到端倪。如1915年寫的《十六字銘》中的“五”、“七”、“以”、“在”等字。特別是“在”字更為明顯,一橫向上揚,交叉的那一撇向左拉得很長,使字的重心向左移。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字型歸正。30年代末期,他的字有過一段向右斜的探索。如1937年1月30日《致徐特立》的信,1937年10月10日《致雷經(jīng)天》的信。字體都是明顯地往右斜。我們來看他1940年《為兒童節(jié)的題詞》:“天天向上”。兩個“天”字的寫法基本一樣,左邊的一撇稍短,右邊的一捺先是長長往右下方一按,然后重重地斜上一挑,使字的重心明顯偏向右邊。向左斜的開始時間應該是在1942年前后,這一點,我們從以下兩幅作品的比較中,可以清楚地看出來。一封是1941年1月31日《致毛岸英、毛岸青》的信,字體是右斜,如:“清”、“前”、“片”、“相”、“的”等。另一幅是1942年4月17日《致歐陽山、草明》的信,字體就明顯地呈左斜態(tài)勢了,如:“草”、“同”、“問”、“最”、“敬”等,而且這種左斜一直延續(xù)到建國前夕。建國后毛澤東的字開始歸正,但在他的書法作品中仍然可以找到左斜的筆跡。我們還是來看看毛澤東對“天”字的寫法。1961年毛澤東書寫的《清平樂.六盤山》中,起筆的一個“天”字,頭上兩筆跟過去寫法是一樣的,都是斜筆向上,不同的是后邊兩筆的寫法,左邊的一撇向下拉得很長,伸出了格子,筆尾順著弧度微微向上翹起,右邊的一捺,鵝頭起筆,行筆很短,就將筆鋒挑起。這是個比較典型的左斜式寫法。左斜式寫法的字很多,如為“為人民服務”中的5個字,為抗大題寫的校訓“實事求是”中的“求是”2字,為《八路軍軍政》創(chuàng)刊三周年題詞“準備反攻”中的4字,為《人民日報》題寫報頭中的“人民”“報”3字,還有建國后寫的一個題詞“東風壓倒西風”6字,等等。
二,錯位法。錯位,就是把上下結(jié)構(gòu)和左右結(jié)構(gòu)的字,打破書寫常規(guī),故意制造錯位,在錯位中追求個性,尋找平衡,展現(xiàn)奇峻之美。《采桑子.重陽》中的繁體“歲”字,是上下結(jié)構(gòu)的字。毛澤東沒有按照常規(guī),把它上下部分都寫得端端正正的;而是把上頭的“山”字大膽往右傾倒,把下邊的“成”字,寫成一個典型的偏右菱形,左邊的一撇拉成一個長長的內(nèi)弧,右邊的彎鉤與第一筆的橫連起來寫,先將橫大幅度的上翹,然后轉(zhuǎn)筆成外弧向下,到右撇的二分之一處,就收筆上翹。整體來看這個“歲”字,上壓下聳,表現(xiàn)出人與歲月的抗爭,寫得是何等的非凡有生氣!我們再來看看毛澤東是怎么書寫左右結(jié)構(gòu)字的。先看兩列錯。以毛澤東1963年書寫的《滿江紅.和郭沫若》中的“江”字為例。左邊的“三點水”往下灑得很開,右邊的“工”字,起筆的橫就高出“三點水”的最上邊的一點,而且還大幅度上翹,然后連筆往下一折,第二筆的橫,起筆竟在“三點水”第二點的頭上,也是大幅度的上翹。整個字左右明顯錯位不對稱,但卻給了我們十分新鮮的感覺,仿佛一下子就看到了那滔滔江中之水。這是揚左抑右,還有抑左揚右的寫法。如毛澤東寫“惶”、“襟”,常常把左邊的偏旁寫得小小的,而把右邊的部分寫得大大的,甚至超出左邊的一倍。再看三列錯。毛澤東1958年給“安徽大學”題寫了校名,這個“徽”字的寫法十分別致有趣?!盎铡钡纳项^寫了一個傾倒的“山”,我們不談,只談下邊三個組成部分的寫法。右邊的“雙立人”和中間的“系”,是并排寫的,大小也差不多,惟獨右邊的“反文”寫得又大又錯位。上頭的一撇幾乎是豎寫下來而且拉得很長,然后橫行并以極小的角度轉(zhuǎn)彎,在“系”的底部再轉(zhuǎn)筆右下行。這樣寫法在傳統(tǒng)書法中是根本找不到的,令人稱奇又耐人尋味。
三,外張法。外張,就是指字的形狀成梯型結(jié)構(gòu),上邊小,下邊大,書寫時有意將字的下部向兩邊擴張。先看1946年毛澤東《在重慶政治協(xié)商會議開幕時的題詞》:“為和平民主團結(jié)統(tǒng)一而奮斗 毛澤東”。這15個字中,“為”、“團”、“結(jié)”、“統(tǒng)”、“斗”、“澤”、“東”都呈下部外張結(jié)構(gòu)。特別是繁寫“團”和“斗”字,左邊的一豎向左下行筆,右邊一豎略呈弧度向右下行筆,兩字底部都明顯向外張開。再來看1949年毛澤東《渙溪紗.和柳亞子先生》中的“風”和“池”字?!帮L”左邊的一撇和右邊的豎鉤,毛澤東把它們寫成了兩個背靠背的括號,把本來就是外張型結(jié)構(gòu)的字,進一步夸張放大了?!俺亍弊肿筮叺摹叭c水”,毛澤東把它向左斜著寫下去,而寫右邊“也”字的豎橫鉤,卻右斜落筆,輕輕一拖?!恫缮W?重陽》中的“地”字等也是這種寫法。
四,內(nèi)突法。漢字中有半包、三包結(jié)構(gòu)的字。內(nèi)突,就是把這種結(jié)構(gòu)字的里面部分突出書寫。毛澤東這種寫法雖然不多,且也是變化的,但從毛澤東書法實踐的過程來看,仍然體現(xiàn)出毛澤東一定時期的書法特點。我們來看看半包結(jié)構(gòu)的左上包圍。毛澤東建國后書寫的《憶秦娥.婁山關(guān)》中的“雁”字。上邊的一橫起筆斜上,寫得很長,第二筆的一撇,不是從一橫起筆處寫下來的,而是從一橫的末端轉(zhuǎn)折左下,這樣就給里面要寫的部分,只留下很小的空間。里面的“佳”字就必然要突出包圍。還有“房”、“病”、“扇”等字,毛澤東常常都把頭部(包圍部分)寫得很小,而下面的“方”、“丙”、“羽”卻又寫得大大的。毛澤東書寫的《岳飛.滿江紅》,“怒發(fā)沖冠”的“冠”字,有個右下包,他把“寸”字竟寫在“元”的包圍之外。毛澤東書寫的《七律.人民解放軍占領(lǐng)南京》中的“寇”字,也有個右下包。元字的豎彎鉤寫得很小,里面被包圍部分,卻寫得很大并大幅度向右上傾斜,似乎要掙出包圍。再看三包結(jié)構(gòu)的“上包下”。毛澤東書寫李白的《登金陵鳳凰臺》中的“鳳凰”兩字,里面的“鳥”和“皇”,都突出了上面的包圍。還有《沁園春.雪》中“稍遜風騷”的“風”字,《七律.長征》中“只等閑”的“閑”字,都有這種明顯的書寫特點。
五,縮身法。毛澤東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,在字形結(jié)構(gòu)書寫探索中,有時故意把一些字寫得頭大身小,就像一個身材矮小的大頭娃娃。我們來看看以下兩幅作品:一幅是1949年4月書寫的《七律.人民解放軍占領(lǐng)南京》。這里有3個“天”字,都是把上邊的兩橫寫得大大的,把下邊兩筆的“人”寫得小小的。特別是“天翻地覆”中的“天”字,寫完上邊長長兩橫之后,突然改變過去寫撇長托的習慣,把左邊的一撇寫得短短的,似乎沒有寫到位,接著就把右邊的一捺寫成了一個小點。按照漢字書寫規(guī)范,這個字明顯上下不對稱。但仔細審視,聯(lián)系到詩文的內(nèi)容,卻意味無窮。上邊大大兩橫代表“天”,下邊小小兩筆寫的是個“人”,人雖小卻能把天翻轉(zhuǎn)過來,這需要多么巨大的力量!這首詩里還有個“勇”字,上邊的“甬”寫得奇大,下邊的“力”寫得奇小。給人的感覺,就像是一位身穿鎧甲、手握刀劍的武士。另一幅是毛澤東50年代中期書寫的《水調(diào)歌頭.游泳》?!皹O目楚天舒”中的“楚”字,上邊的“林”寫得大大的,且將第二個“木”上的一橫斜上大幅度的伸展,下邊的替代“之”,卻又寫得很小,給人以遐想空間。好似書家站在楚地江頭,手搭遮陽,極目遠處看不盡的森林國土?!褒斏哽o”的繁寫“龜”字,寫得更為夸張。頭部奇大,身部奇小。下邊的“豎橫鉤”,就像一只巨龜自由自在地擺動著小尾巴?;铎`活現(xiàn),生動有趣。這幅作品里還有“架”、“塹”、“途”、“女”等也都是這種上大下小的結(jié)構(gòu)。
六,伸足法。伸足,就是將字下部的撇、捺或點等筆畫,過分拉長,猶如人故意伸出的腿腳。毛澤東在書寫時,不同的時期,根據(jù)需要,有時伸左,有時伸右,有時左右全伸。毛澤東1942年為拍《南泥彎》影片的題詞,“豐衣足食”中,有“衣”、“足”、“食”3字,都是左伸。1940年為兒童節(jié)的題詞,“天天向上”中的兩個“天”字,都是右伸。50年代、60年代書寫的作品中,仍然能夠找到這樣的例子?!镀呗?長征》中的“只”字是左伸,《采桑子重陽》中的“黃”字是右伸。毛澤東書寫李白《廬山謠》中的“黃”字,改右伸為左伸,“觀”字、“天”字是右伸。1946年毛澤東《為葉挺之子葉正明的題詞》,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“中的“火”字,1957年毛澤東為劉胡蘭重新題詞,“生的偉大 死的光榮”的“大”字,是左右都伸。
毛澤東書法結(jié)體藝術(shù)是博大精深的。筆者難以一斑而窺全豹。所悟一鱗半爪,僅供書家參考。
天tian1,天空:清清的水,藍藍的天|太陽一出,滿天紅。2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的時間,有時專指白天:今天|每天|第二天|三天三夜。3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:五更天|天不早了。4季節(jié):春天|冷天|三伏天|黃梅天。5天氣:陰天|天晴|變天了。6自然:天災|人定勝天。7古時用來稱君主,父親,丈夫等。8〈書〉賴以生存的事物:民以食為天。9迷信的人,自然界的主宰者;造物:天意。10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:天堂|歸天。11位置在頂部的;凌空架設的:天頭|天線|天棚|天橋。12天藍的;天生的:天性|天資|天賦。
組詞
【天崩地裂】【天邊】【天兵】【天才】【天長地久】【天差地遠】【天長日久】【天府之國】【天公地道】【天覆地載】【天從人愿】【天寒地凍】【天候】【天理】【天價】【天網(wǎng)恢恢】【天衣無縫】【天姿國色】【天作之合】